本人在高中時期時常參與物理競賽,包含物奧、學科能力競賽等,目前已就讀物理系。
這篇文章主要是想記錄一下自己一路以來讀物理的歷程,如果你也有心踏上競賽,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一些幫助。
一、懵懂的高一生:偶然的嘗試,開始踏上物理之路
剛進入高中的我,其實還對競賽沒有什麼概念,但很幸運地進入數理資優班,與一群電神共處了三年的時光,當然還有隔壁的科學班的人,讓我了解何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第一次接觸物理競賽,是高一時偶然報名了校內學科能力競賽選拔(那時好像有規定數理資優班的人一定要報一項),我那時也不太曉得學科能力競賽是啥,反正考了應該不虧,就去考考看。那時也跟著班上的一些人一起訂了Halliday的普物課本,中譯版的(還記得那時的我把它當作聖經,但後來發現中譯的翻的其實沒有很好==)。
高一生其實平常蠻閒的,除了跑一些社團活動以外,我也花了滿多時間在啃那本普物(直接略過高中物理內容,其實還能適應,因為普物最前面也會講一些高中基礎)。另外恰好聽聞科學班的學長有在開讀書會,就嘗試去參加看看。
雖然當時讀書會的學長才高二,不過他的物理學識之廣以及善於教學的特質真的是當時我學習物理的一大助力,即使我的進度比讀書會的其他同學慢(有的甚至國中就開始為競賽作準備),學長仍有耐心地指導我一些基礎內容,我至今都還打從心裡感激他,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熱愛物理的我。另外,讀書會還有一位科學班的電神同學,後來跟學長一樣成為國手,最後也在大學與我繼續當同學。
藉由讀書會,我慢慢對大學物理的架構有些了解,並在學長的推薦下買了一些進階的書,包含新概念物理教程(簡體書,淘寶買的),以及物奧初選複選試題(物奧官網有,比物奧的人必備)。
物奧官網買書:https://ipho.phy.ntnu.edu.tw/bookprice.htm
這時也差不多是考能力競賽校內初選的時刻,我奇蹟似的過了初選,但其實握在寫考卷的當下頗沒把握,畢竟對高中的物理都還沒到非常熟悉,我只是挑我會寫的盡量寫,過了真是奇蹟。想當然,我在校內複選直接被刷掉了。不過對那時的我來說,過校內初選就是值得高興好幾天的事了,也讓我發現原來我在物理似乎有一點潛力。
接著就又參加了物奧初選,賽前當然刷了不少題,考試時當然還是遇到很多不會寫的,不過就只好挑自己會寫的盡量發揮。
初選的考題大約是30題左右的填充跟兩大題的計算題,內容大約是普物程度的力學跟熱學。
如果你是第一次參加而感到恐懼,怕很多題不會寫,我要告訴你:其實大部分的人根本寫不到一半以上,所以相信自己,在自己比較有把握的題目上盡量發揮就好,就算是你不太確定的,只要你有想法就盡量寫,有寫過程總有機會拿分的!
我當時普物並沒有讀到滾瓜爛熟,但其實這樣的程度就能在過初選的邊緣了,我那時就這樣低空飛過標準(基本上有三分之一的分數就差不多了),進入複選。過初選的人會收到官方送的選訓教材,對於要快速複習競賽內容還蠻適合的。
接著是複選,不過從寫複選歷屆試題的過程我就感受到:複選完全是另一個世界。除了知識難度的躍進,複選還需要很好的解題技巧,並不像初選那樣有一些觀念就能應付,不過寫題時的心態和初選倒是蠻像的,還是要盡量挑自己會的寫就好,完全不用怕時間不夠,因為比起趕時間,更可能發生的事是想不到怎麼解XD,不過一定要耐下性子,慢慢思考、慢慢嘗試,別太快放棄。有些題目你第一眼看到會想說:哇幹!完蛋了不會寫,但在真的花一些時間思考,並嘗試寫寫看,就有可能有意外的收穫!
我最後在複選被刷掉了,不過我盡力寫出一些答案,也體會到有能在一段很長的時間內靜靜思考、嘗試寫下算式其實是挺有趣也挺有成就感的事。也從此刻起,我決定往後兩年還要繼續在物理競賽努力。
二、高二的我,首次踏入奧賽的巔峰:決選營
高二的我大概已經對普物知識架構頗熟悉,大部分時間我都在研讀新概念物理教程這套書(以下簡稱新概念),也繼續參加物理競賽,同時間也在進行著數理資優班的專題研究(但老實說我心力幾乎都放在競賽跟社團,專題有點混)。
其實到此時,讀物理已經完全內化成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平時在家沒事會讀,學校上沒興趣的課時也會讀,總之讀著讀著就覺得很有趣,也不會感覺到累。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繼續比了物奧初選複選,初選感覺在對普物架構更熟悉後寫起來會更得心應手,但複選還是很難QQ,總之就盡力寫,結果竟成功低空飛過標準!這真是意料之外的事,這件事又讓我高興了好幾天 ,也讓我為即將到來的決選營期待不已。
這次我們學校進了蠻多人(沒記錯是6個),其中一個科學班同屆以及兩個科學班學弟是比較熟的。
起初我還在猶豫到底要不要去選訓營,因為營期長度將近一個月,我怕回來之後會跟不上學校進度,但在同學們和爸媽的鼓勵下,我還是決定衝了,否則可能沒有下次機會了。
物奧選訓時間大約辦在3~4月間,持續將近一個月,要在台灣師範大學受訓,住宿在師大會館。
帶了一箱滿滿的的行李(可能有一半是書XD),就這樣搭高鐵前往台北,直奔師大會館。當天我比預計報到時間早很多到,所以又花了一點時間在師大會館附近繞繞。到了報到時間,所有人拿著相關證件或文件排隊報到、拿房間鑰匙等等。第一天沒什麼行程,就是到師大的公館校區(搭公車)熟悉一下環境,講解一下日後的行程,發放書籍(歷年亞洲、國際賽事題及詳解),還有飲料XD(鋁箔包,沒記錯的話日後每個禮拜會發一次,讓你每天都有東西喝),接著就回會館。師大會館的房間感覺比一班學生宿舍高級一些,有床而不是上下舖,房間的一側是三張床並列,另一側是一個大長桌的讀書空間,與我同住的都是同校的同學,一個是科學班學弟,一個是同屆但去年已經來過選訓營的電神。
既然拿到這麼多題目,第一天就要卯起來讀,亞洲賽跟國際賽一年的題目數量其實很少(沒記錯應該三大題),但每一個大題都不是能輕鬆寫完的,有許多題目我都只能觀摩解答怎麼做,自己根本做不出來。
接下來的生活就是無盡的上課以及實驗,接著回家讀書(你要做其他事也沒差XD,但大家都頗拚),課程的部分其實我也並不是每堂都相當認真,因為對於能進到選訓營的人來說,其實有些課都只是複習性質,有些則是解考古題,但其實自己看就可以。我比較有印象的是牟中瑜教授的近代物理,算是我認為選訓營中前幾難課程,教授本身也是個神人,我自己覺得很難聽到全懂。當然也有很簡單的課,簡單到同學下課直接去跟教授反應叫教授改教別的XD。比較值得上的是實驗課,會學到蠻多誤差分析、數據處理的技巧,這也是我認為經過選訓營後改變最多的能力之一。
p.s.數據分析要用到工程用計算機(能算回歸直線的那種),選訓營基本上人手一台,只有我第一次實驗帶了一個智障型計算機,在那邊照公式代求回歸直線,有夠87。
平常回課外時間我就是看看考古題或自己帶的書,也要打理一些日常所需的比如洗衣服(會館有投幣式洗衣機)、買水果等,對我來說是一個學習自理生活的好機會(本人平常在家裡不太做家事QQ),當然也會跟同學聊聊天或討論物理。不過我好害羞,所以還是主要跟同校的混在一起啦。
越到後期,刷題目的心情漸漸被消磨掉了,後來大多時間都在讀自己帶來的書,心裡也舒坦很多。
想當然,沒有認真寫題目的我最後當然被刷掉了,沒當上國手,也沒爭取到選訓營前半的物理系保送資格,不過又深刻體會一次讀物理是件快樂的事。
三、高三的我,踏上物理之路
由於先前與物理的情緣,我深信自己應該要就讀物理系,繼續體驗沉浸在學術中的快樂。在應屆學測申請中,我參加了許多物理系的筆試,當然因為有了競賽經驗,寫起來都不是太卡,最後也順利就讀了台灣大學物理學系。
原本以為我就會這樣持續鑽研物理,最後走向物理學術研究之路,但我錯了,不過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留言列表